乌恰县纪委监委聚焦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和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,从建章立制、业务培训、监督下沉三个维度同向发力,推动基层监督走深走实,助力乡村振兴。
基层监督不规范、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。对此,乌恰县纪委监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研究制定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运行管理制度、推进乡镇纪检监察组织与村(社区)“三员”有效衔接试行方案 、乡镇纪委(监察办)挂钩联系村(社区)制度、乡镇监察办公室聘任监察信息员管理制度、村(社区)“三员”考评奖惩制度、发现问题线索管理处置流程等,梳理出73条村(社区)小微权力违规违纪违法问题表象,进一步明确村(社区)纪检委员工作职责及权利、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及权利、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等,做到基层监督各项工作贯通衔接、有章可循。
为充分发挥村(社区)纪检委员、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成员、村级监察信息员的“探头”作用,进一步提高其监督能力和水平。3月下旬,县纪委监委牵头,邀请农业农村局、畜牧兽医局、民政局等部门业务骨干授课,通过视频会议形式,向村(社区)纪检委员、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成员、村级监察信息员共计220余人,讲解了“三员”工作职责、相关惠民惠农政策及小微权力运行流程。乡镇纪委针对村级监督力量不会监督、不善监督等问题,组织开展村级“三员”履职培训11场次,通过电话讲、现场带、手把手教的方式指导履行监督责任。
县纪委监委牵头,对全县11个村(社区)启动提级监督,统筹11个乡镇纪委村级监督力量,对所辖村(社区)同步开展划片交叉监督。提级监督和乡镇纪委划片交叉监督累计发现问题50条,已督促整改37条,正在整改13条。通过以查促改、以改促治,管住了村级小微权力,规范了集体“三资”管理,基层干部作风持续向好。为打通监督“最后一公里”,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,县纪委监委结合农牧区点多线长、人员分散等实际,通过微信小程序受理群众举报、收集群众建议,公开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及相关信息,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。(乌恰县纪委监委 王飞鹏|责任编辑 张云霞)